顯微拉曼光譜儀基于拉曼散射效應,通過顯微光學系統與拉曼光譜技術的結合,實現對樣品微區分子振動信息的精準檢測。其核心原理是當單色光照射樣品時,大部分光子發生彈性散射,少數光子與樣品分子發生非彈性碰撞,導致能量交換并產生頻率偏移的拉曼散射光。這種頻率偏移直接反映分子內部的振動、轉動能級特征,形成具有物質“指紋”特性的拉曼光譜。 1、技術細節體現在多維度協同優化。在光學系統設計上,顯微鏡提供高精度空間定位能力,通過物鏡將激光聚焦到樣品微區,確保激發光與目標區域的精確耦合;同時收集散射光并引導至光譜儀,減少光路損耗。色散元件負責將拉曼散射光按波長分離,其刻線密度與排列方式直接影響不同波數拉曼峰的分離效果。探測器則需具備高靈敏度與低噪聲特性,以捕獲微弱的拉曼信號,并通過電子學系統轉換為數字信號。
2、該技術的關鍵細節在于微區與光譜分辨能力的平衡。顯微系統通過調節物鏡倍數與數值孔徑,可靈活選擇檢測區域大小,滿足從單細胞到材料納米顆粒的不同尺度需求;光譜分辨率則依賴光柵刻線精度與光學系統的像差校正,確保相鄰拉曼峰的清晰區分,從而準確解析分子振動模式或材料晶格結構。
3、顯微拉曼光譜儀常配備多種激光波長,以適應不同樣品的光學特性,并通過共聚焦設計抑制非焦點區域的雜散光干擾,提升信噪比。數據處理環節需對原始光譜進行基線校正、噪聲過濾等操作,以突出有效信號。
顯微拉曼光譜儀通過顯微定位與光譜解析的深度融合,為材料微區結構分析、生物分子檢測及缺陷研究提供了高靈敏度、高空間分辨的技術路徑,是微觀世界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。